大幅增配存单减配其他债必威官方网站- Betway必威- APP下载券——一季度基金持仓点评
2025-08-15必威官方网站,Betway必威,必威APP下载整体来看,一季度全市场基金份额和净值均环比下降,其中股票型基金和债基规模下降明显。持仓方面,全市场基金对债券和股票整体配置规模增加,其中对债券配置主要体现在增配同业存单,减配其他各类债券。
具体来看,债基净值和总体份额均下降。持仓方面,各类债券均被减持,其中同业存单环比下降幅度最大。从占比来看,各类债基增配利率债、信用债和其他债券,减配金融债和同业存单。利率债中,国债配置比重上升;信用债中,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的配置比重上升。
债基业绩方面,混合型基金表现突出。债基中,短债业绩优于长债,混合一级债基优于混合二级债基。
二月以来债市震荡上行,行情急上急下,各类债基纷纷开始去杠杆、降久期,尽可能减少波动,保住规模。
一季度债基规模下行,一方面或源于难以和去年一样提供较高收益,且年初以来受债市波动性干扰,投资者体验偏差。另一方面,一季度权益市场阶段性回暖,对债市资金产生一定虹吸效应。
展望未来,受外部错综复杂形势影响,基本面恢复情况仍有待观察,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向确定,利率下行可期,预计债基规模企稳回升。此外,一季度债基整体对利率债和信用债的配置比重仍上升,也有利于债牛格局。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各类基金共计1.26万亿只,市场份额约29.38万亿份,资产净值约31.61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末,各类基金数量增加1.94%,市场份额减少2.48%,资产净值减少2.13%。
2025年一季度末,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约3.21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长1.23%;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约4.02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减少1.18%;货币市场型基金资产净值约为13.33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减少2.07%。
债券型基金方面,2025年一季度债基总份额9.03万亿份,较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4.63%;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约为10.05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4.58%。
纯债型债基存续份额下降,混合型债基存续份额上升。2025年一季度,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存续份额较2024年四季度分别减少2786亿份和1580亿份;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的存续份额较2024年四季度分别增加323亿份和785亿份。
主动管理型、被动管理型债基新发份额环比均大幅减少。2025年一季度,主动管理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券)的新发份额为783.69亿份,较2024年四季度减少157.02亿份,较2024年同期大幅减少1580.73亿份。被动管理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基)的新发份额为406.94亿份,较2024年四季度环比减少250.42亿份,较2024年同期大幅减少864.11亿份。
基金对债券和股票配置规模增加。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资产总值较2024年四季度末减少2.79%。其中,持有股票的资产市值环比增加2.19%,持有债券的资产市值环比增加4.36%,持有现金的资产市值环比大幅下降27.54%。
基金持有股票、债券规模占比上升,持有现金、其他资产规模占比下降。2025年一季度末,持有股票、债券、现金、其他资产占比分别为20.45%、58.19%、10.55%、10.80%,其中持有债券资产占比环比提升3.98pct。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部基金持有的券种总值约19.70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加4.36%。其中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其他债券(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分别环比减少2.47%、4.89%、4.53%、3.64%,同业存单环比增加22.89%。
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债券持仓中,仅同业存单配置占比环比提升5.35%至35.48%,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其他债券(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配置占比分别环比下降2.05pct、1.21 pct、1.84 pct和0.25 pct。
债基持债规模下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债券型基金持有的券种总值约113810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减少4813亿元,环比减少4.06%(上季度增加0.07%)。其中,利率债(国债和政金债,后同)、金融债、信用债(企业债、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同业存单、其他债券(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的市值分别减少1665亿元、974亿元、1114亿元、892亿元、168亿元,环比分别下降3.16%、4.17%、3.36%、21.89%、3.15%。
金融债、同业存单配置占比下降。债基持有的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其他债券的市值占债券投资市值占比分别为44.81%、19.70%、28.16%、2.80%、4.53%,环比分别变化0.41 pct、-0.02 pct、0.20 pct、-0.64 pct、0.04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债基明显减少了对同业存单的配置比重。
从利率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全部债基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的市值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5.17%、39.64%,环比分别变化6.74pct、-4.32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全部债基对国债配置比重上升,对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比重下降。
从信用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全部债基持有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票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7.41%、4.26%、16.49%,环比分别变化-1.65 pct、-2.86 pct、-4.24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全部债基对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的配置比重上升,对中票的配置比重下降。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券种总值约73654亿元,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4.30%。其中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和其他债券分别环比变化-3.73%、-6.19%、-1.70%、-19.62%、-6.67%。
从债券配置比例看,2025年一季度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其他债券的市值占债券投资市值比分别为49.80%、22.09%、23.16%、2.02%、2.93%,规模分别环比变化0.29 pct、-0.45 pct、0.61 pct、-0.38 pct、-0.07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减少了金融债、同业存单和其他债券的配置比重,增加了对利率债和信用债的配置比重。
从利率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的市值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5.41%、44.39%,环比分别变化0.43 pct、-0.13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对国债配置比重上升,对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比重下降。
从信用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票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6.39%、1.93%、14.89%,环比分别变化0.01 pct、0.25 pct、0.35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对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票的配置比重均上升。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券种总值约10558亿元,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15.59%。其中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和其他债券分别环比变化-15.13%、-20.24%、-13.91%、-25.15%、-19.14%。
从债券配置比例看,2025年一季度短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其他债券的市值占债券投资市值比分别为12.92%、15.24%、67.50%、3.57%、0.77%,环比分别变化0.07 pct、-0.89 pct、1.31 pct、-0.46 pct、-0.03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短期纯债型基金减少了金融债、同业存单和其他债券的配置比重,增加了对利率债和信用债的配置比重。
从利率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短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的市值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1.39%、11.53%,环比分别变化0.11 pct、-0.04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短期纯债型基金对国债配置比重上升,对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比重下降。
从信用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短期纯债型基金持有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票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7.72%、25.47%、34.32%,环比分别变化-0.37 pct、2.20 pct、-0.53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短期纯债型基金对短期融资券的配置比重上升,对企业债和中票的配置比重下降。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混合一级债基资产总值约8682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0.14%。其中,股票、债券、现金、其他资产市值环比分别变化33.86%、-0.33%、-9.77%、6.72%。
从持债情况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混合一级债基持有的券种总值约8357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减少0.33%。其中,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其他债券环比分别变化了0.67%、10.78%、-5.16%、-22.58%、3.18%。
从债券配置比例看,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其他债券配置比例分别为17.43%、23.44%、47.45%、1.58%、10.11%,环比分别变化0.17 pct、2.35 pct、-2.41 pct、-0.45 pct、0.34 pct。与2024年四季度比,混合一级债基增加了对利率债、金融债和其他债券的配置比重,减少了对信用债和同业存单的配置比重。
从利率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混合一级债基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的市值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5.18%、12.25%,环比分别变化0.20pct、-0.03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混合一级债基对国债配置比重上升、对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比重下降。
从信用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混合一级债基持有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票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14.83%、3.62%、29.00%,环比分别变化-0.79 pct、-0.47 pct、-1.15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混合一级债基对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票的配置比重均下降。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混合二级债基资产总值约8793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加10.65%。其中,股票、债券、现金、其他资产市值环比分别变化20.62%、10.40%、-10.83%、-9.27%。
从持债情况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混合二级债基持有的券种总值约7416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加10.40%。其中,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其他债券环比分别变化了8.81%、17.34%、12.69%、6.28%、-4.60%。
从债券配置比例看,利率债、金融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其他债券配置比例分别为18.12%、30.10%、36.82%、0.72%、14.24%,环比分别变化-0.26 pct、1.78 pct、0.75 pct、-0.03 pct、-2.24 pct。与2024年四季度比,混合二级债基增加了对金融债和信用债的配置比重,减少了对利率债、同业存单和其他债券的配置比重。
从利率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混合二级债基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的市值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7.26%、10.86%,环比分别变化-0.90pct、0.63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混合二级债基对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比重上升、对国债配置比重下降。
从信用债配置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混合二级债基持有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票分别占债券投资市值的14.88%、2.09%、19.85%,环比分别变化-0.49 pct、0.49 pct、0.75 pct。与2024年四季度相比,混合二级债基对短期融资券和中票的配置比重均上升,对企业债的配置比重下降。
2025年一季度,债券型基金重仓利率债中,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占比分别为8.92%、1.46%、89.62%,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国债配置比例增加1.23 pct,地方政府债配置比例减少0.02 pct,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比例减少1.20 pct。
此外,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债券型基金减少了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配置比重。
2025年一季度,债券型基金重仓产业债中,AAA、AA+、AA、AA以下产业债占比分别为93.26%、5.37%、1.31%、0.07%,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债券型基金增加了AA+、AA和AA以下等级产业债配置比例,减少了AAA级产业债的配置比重。
2025年一季度,债券型基金重仓城投债中,AAA、AA+、AA、AA以下城投债占比分别为59.61%、31.60%、8.45%、0.34%,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债券型基金增加了AAA城投债配置比例,减少了AA+、AA和AA以下等级城投债配置比重。
对于信用债,机构仍多以AAA级信用债为底仓。从债券型基金重仓券的结构变化可以发现,对产业债、城投债配置均增加,主要是增持AA+级产业债和AAA级城投债。
具体来看重仓券中的城投债,从区域来看,2025年一季度末,债券型基金重仓仍以浙江、山东、江苏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环比来看,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债基对天津、浙江等区域的持仓占比有所提升,对北京、福建等区域持仓占比有所下滑。
基金杠杆和久期分析:杠杆率下降,久期小幅回落票意愿增强,票据利率大幅下行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杠杆下降,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的杠杆上升。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杠杆率为117.62%,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0.87个百分点;一级债基的杠杆率为113.32%,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3.63百分点;二级债基的杠杆率为112.10%,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2.65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的久期均回落。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久期(基金重仓债券组合久期,后同)为2.97年,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0.13年;一级债基的久期为2.87年,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0.11年;二级债基的久期为2.89年,较2024年四季度下行0.04年。
1、经济表现可能超预期:经济表现非线性、可能超预期,并对国债市场形成超预期影响。
2、市场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市场走势取决于经济表现、投资者行为等多方面因素,存在不确定性。
3、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由于机构和央行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流动性变化可能超预期,导致部分分析结果不适用。
报告发布机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也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A股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中国香港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
A股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中国香港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
本报告仅供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公司通过信息隔离墙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进行控制。因此,客户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仅作为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和公司投资顾问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参考。客户应当独立作出投资决策,而基于本报告作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应咨询所在证券机构投资顾问和服务人员的意见;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
本文节选自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财通证券”)已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内容,请具体参见财通证券发布的完整版报告。本微信号推送的内容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若您并非该类客户,请勿订阅、转载或使用本微信号的信息。本微信号建设受限于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财通证券不会因您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本微信号推送消息而视为我们的当然客户。
本微信号旨在及时分享研究成果,并不是我们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载资料与我们正式发布的报告相较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且本微信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财通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我们推送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必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为避免投资者不当使用所载资料,提示关注以下事项:(1)本微信号所载资料涉及的盈利预测、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均是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特定的评级标准、相对的市场基准指数而得出的中长期价值判断,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时点的判断。(2)本微信号所载资料涉及的数据或信息均来源皆被财通证券认为可靠,但财通证券不对前述数据或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3)不同时期,财通证券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投资观点。
为控制投资风险,投资者应仔细阅读本资料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由于上述所列风险提醒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指导。
本微信号版权仅为财通证券股份公司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投资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转载和发表。
时隔近五年重要调整!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文规范会计所发展 这些新变化值得关注